2019-11-20 15:58:39
根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政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政策知晓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企业的舆论氛围,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自1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云南企业公共服务”公众号将在此期间持续推送相关政策信息,敬请关注。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保持着健康蓬勃的良好发展势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我国进入新时代为标志,云南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营小巨人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微型企业培育“三个工程”成效显著,一批骨干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改善,贡献不断增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已达283.6万户,是2012年的1.8倍;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47.4万人,是2012年的1.5倍。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迈过8000亿大关,达8464.7亿元,是2012年的近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47.3%,接近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845.0亿元,同比增长9.1%;截至9月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303.7万户,同比增长9.8%;个私经济从业人员895.4万人,增长8.0%。
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针对存在问题,结合云南实际,先后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推进政策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改善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省级各部门也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意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通过召开会议、政策解读、宣传培训、发放政策法律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努力提高政策知晓率。省委、省政府2016年、2017年连续2年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2018年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先后配套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10条措施》《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并对优强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进行了表彰,营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及时调整成立了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对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功能。2018年起每年印发促进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要点,细化明确各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将法规政策落实、减税降费、缓解融资难题、促进创业创新等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州市。出台了《云南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10强考核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自2018年起首次开展了州(市)、县(市、区)两级民营经济发展考评,通报各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排名、“云南省民营经济争先进位10强县”和“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强化了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完善运行监测分析制度,按季度分析研判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全省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为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报请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方案》(云办通〔2016〕59号),要求省、州(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每人挂钩联系2户以上重点民营企业。截至目前,全省3937名领导挂钩联系7407户民营企业,到企业走访、座谈、调研次数达1.33万次,协调解决融资、用地、政策落实、减税降负、非公党建等方面的问题上万个,对全省重点民营企业的帮助与指导已基本达到全方位、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
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推进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是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五年间全省共扶持创办微型企业8万余户,私营企业总量由政策实施前的23.4万户猛增到58.4万户,净增35万户,年均增长29.9%。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举办“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国家决赛,两年间先后有“可镀DLC膜光学无热化红外镜头研制”“绿通车生鲜物流大数据平台”等11个优秀项目入围全国200强。
二是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按照“专精特新”发展导向,自201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筛选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截至2019年已有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813户,全部纳入省级和各州市的监测范围,从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成为了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是实施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结合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培育和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滚动培育100户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的民营小巨人企业,筛选细分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靠前、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优的企业,打造标杆示范,带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积极推荐优质企业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8户企业上榜,上榜数量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
(五)聚焦缓解融资难题和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切实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2018年起建立了规模为3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重点支持合作金融机构向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向未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发放首笔贷款。截至2019年8月31日,18家合作银行累计发放风险补偿贷款454.81亿元,惠及企业1.8万户。把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截至9月底,全省欠款总数为558.16亿元,已清偿账款221.02亿元,清偿进度为39.60%。其中,省级层面已偿还65.87亿元,清偿进度为66.98%;州市层面已偿还155.15亿元,清偿进度为33.74%。
2014年以来,先后组织200多户民营、中小企业参加了中博会、APEC技展会、南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为民营、中小企业搭建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平台,使企业展示了产品,增加了交流机会,拓宽了思路,捕捉了商机。开展了“滇之粹”中小企业网络促销活动,以电商形式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广产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大型会展活动,助推企业扩大宣传、拓展市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下一阶段,云南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贯彻党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始终保持“工信人”的优良作风,擦亮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底色,把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说好“中小企业话”、办好“中小企业事”、当好中小企业的“娘家人”。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践行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继续强化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聚焦难点抓攻坚,补齐短板促提升,全面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抓好新政策储备,发挥好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叠加效应,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让中小企业增强政策获得感,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